明树数据-九游会j9备用网址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基建”工作的若干意见

马政〔2020〕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把握好政策机遇窗口期,科学规划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扩大有效需求,提升城市功能,更多谋划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领域产业项目,支持线上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统筹推进

  1.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设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聚焦信息新网络、融合新业态、创新新平台,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项目为支撑,发挥项目对城市功能提升、产业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坚持产业为关键,围绕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突破;坚持市场为主体,打造公平开放、资本多元、效益显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瞄准发展目标。谋划实施253个市新基建重点项目,总投资2418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264亿元。其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35个,总投资1507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125亿元;关联产业项目218个,总投资889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135亿元。全面提升5g网络基站密度、充电桩布局、字型高速铁路网络格局等基础设施功能水平。重点打造6新基建关联特色产业集群,培育10家依托新基建产业环境创新发展的示范企业。到2020年底,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0亿元,新能源及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软件和互联网、通信通讯、半导体封装测试等产业集群产值超30亿元。力争三年完成新基建及关联产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增关联产业营收每年500亿元以上。

  3.组建专班推进。成立市推进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依托现有产业升级突破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新基建及关联产业发展同步实施调度推进,统筹安排年度工作计划,把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四送一服的重要内容,牵头组织与南京等周边城市新基建工作的对接协调。各县区、开发园区建立一把手总负责,各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的管理和推进责任机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四送一服”办,各县区、开发园区)

  4.统筹规划设计。把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土空间规划。谋划一批新基建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 ”“智能升级,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率先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强化新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部门协同和政企协同,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快产业成熟和设施完善,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县区、开发园区)

  5.加强政策研究。邀请国家部委、研究机构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新基建工作专业研究和专题培训。以等高对接长三角为标准,开展专项政策研究:(1)市发展改革委跟踪对接国家、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省关于加强在线新经济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研究落实省5g发展规划和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制定全市加快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落实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3)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数字马鞍山的实施意见。(4)市财政局研究新基建项目投资运作方式及风险收益;围绕支持新基建相关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市扶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5)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跟踪落实省金融系统相关政策意见,会同江东控股集团研究建立市级产业升级引导基金的母基金,下设多个专项子基金,支持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建设。(6)市投资促进中心研究新基建关联产业项目招商方向。(责任单位:市委党校、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江东控股集团)

  二、聚焦产业,提升能级

  6.重点布局5g产业发展和应用。谋划建设高水平的5g应用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郑蒲港新区中兴新5g半导体产业园、慈湖高新区易锐集成光电子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打造慈湖高新区通信通讯产业集群、郑蒲港新区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雨山区关键电子材料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主动加强南京、合肥等地的产业链协同,招引一批核心元器件外围零部件加工企业。全年建设5g基站1061个,实现市区及县城城区5g网络基本覆盖;到2021年,建设5g基站2000多个,实现乡镇及行政村基本覆盖。谋划建设5g应用示范园区,组织工业企业与通信企业专题对接,搭建5g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产学研用协作等服务平台,率先推动5g在产业领域、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电信马鞍山分公司、移动马鞍山分公司、联通马鞍山分公司、铁塔马鞍山分公司、中广有线马鞍山分公司,花山区、慈湖高新区、郑蒲港新区)

  7.加速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的贯标对标,加快工业大脑建设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推动开发园区、新兴产业集中区、战新基地触网登云,推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研发工具、业务系统等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带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创建1个省级智能工厂,创建25个市级及以上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组建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产业学院,搭建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平台,依托中国赛宝实验室成立马鞍山智能制造研究院;选择50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设立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马钢联合实验室” ,加快入选工信部的“5g 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和企业应用方向示范项目建设。推动马钢飞马智科与马鞍山联通联合申报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5g 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实现马钢铁前至钢后全流程5g工业智能生产现场应用。积极参与共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建设花山区省级互联网特色小镇,推动马鞍山花山区八戒科创产业园落地,着力培育瞪羚企业和联大融强,加速互联网对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升。(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花山区)

  8.加深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持续推进机器换人,发挥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优势,谋划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研究加快人工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举措和配套政策。加快郑蒲港新区智翔长航程无人机及航空产业园、雨山区智能化储存设备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雨山区智能装备(机器人)战新基地,推动信息家电、半导体、新能源、物流仓储等非传统领域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搭建高水平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开源和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企业研发产品和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方案推广,争创省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示范。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飞行器、无人船等多种形态的智能设备,拓展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智慧家电、智慧城市、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县区、开发园区)

  9.归集数据资源打造城市大脑。推动移动云、电信天翼云、沃云省骨干az双活节点落地,推动联通皖南数据中心升级为中国联通骨干网络节点,推动中国冶金云项目建设。提升政务、企业服务云能级。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开展数据治理与应用规划项目建设,全力打通部门、行业的数据壁垒,推进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开放,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控、预测决策、智慧调度。鼓励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行业数据开放共享示范中心,争创省数据开放共享示范中心。联系对接互联网、通信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负责城市大脑总体设计和运营管理,推动中心城区和县域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县区、开发园区)

  10.参与区域数据中心与卫星互联网建设。提升数字产业算力算法水平,加快飞马智科智能装备及大数据产业园、东华金融云计算产业园建设,加快电信、联通、移动云节点建设及马鞍山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利用同处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区域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心建设,支持政务数据、社会数据、行业企业数据接入长三角大数据中心。关注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制造产业项目招商,吸引相关投资。推进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马鞍山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创建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安徽分中心皖南示范市,努力打造卫星通导遥先行示范区。(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发展改革委,花山区、雨山区)

  11.推进智能电网和特高压建设。编制马鞍山市十四五电力专项规划,建设智能化变电站,争取新建500千伏锁库变电站、500千伏和州变电站纳入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配合做好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马鞍山段工程建设,探索引导钢铁、磁性材料等基础零部件进入特高压设备制造产业链,研究合作发展路径。(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马鞍山供电公司、马钢公司,马鞍山经开区(示范园区)、雨山区)

  12.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建设。加快新能源重卡生产基地及相关配套项目、智能网联氢燃料、纯电动商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打造马鞍山经开区新能源及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制定首次交强险补助、免收牌照费、停车优惠、充电补助等支持政策。尽快完成充电桩建设规划编制印发,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力争小于2公里,引进社会资本,简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核程序,加快当涂县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研究私人充电桩对小区电网负荷冲击影响,探索推广社区智慧充电。(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鞍山供电公司,各县区、开发园区)

  13.加快铁路项目建设和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加快巢马城际铁路、郑蒲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宁马城际尽快开工,抓紧推进扬镇宁马、宁和城际二期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滁马城际铁路和12条过江通道项目前期研究。加快宝武集团在我市布局的轨道交通材料及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轨道交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铁建办,马钢公司,马鞍山经开区(示范园区))

  14.发挥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引导房建、钢结构、机电安装和相关设计咨询建筑企业,抢抓新老基建结合对建筑行业的利好,适应新基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引领物流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全市物流行业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的平台经济,着力培育5家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平台经济重点企业,力争保持我市互联网平台交易额年度20%以上的较高增速。(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三、加大投入,强化支撑

  15.全面推进抓项目稳投资。突出以新基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投资,扩大投资体量,拓展投资类别。及时调整年度和中长期项目投资计划、城乡建设四合一计划、重大前期项目推进计划,新增新基建类别,将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纳入统筹推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抓紧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推进49个总投资570亿元的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推动总投资410亿元的73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已经开始前期工作的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招商协议已经稳定的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力争新开工项目实现年度投资计划110亿元以上。促进储备项目尽早启动。推动已列入储备的宁和城际二期等130个项目加紧开展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江东控股集团,各县区、开发园区)

  16.加强企业项目招引集聚。把引进与新基建相关联的产业和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指导专业招商小组和载体加大精准招商力度。聚焦线上创新型企业,推出一批线上服务应用型场景、在线型品牌产品,突破一批线上关键性技术。加快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开发区、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立各类创新应用试验场和产业型平台孵化器。(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开发园区)

  17.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结合全市产业升级突破年活动重点推进的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机器人)、半导体封装测试、关键电子材料等产业集群建设,明确新基建相关产业责任分工,协同推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智能电网及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相关产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5g基建和应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产业;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负责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领域相关产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充电桩领域相关产业。各牵头责任部门在现有产业规划基础上,按需补充编制相关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研究具体推进方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8.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大力度营造新基建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继续做好“2.0版本优化营商环境100等政策措施落实,研究对新基建行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竞争。建立最多跑一次网上服务平台,构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并联审批,通过容缺受理+承诺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时限。对建设用地审批涉及的前置审查审核事项,各主管部门专班推进、限时办结。(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19.实施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探索在新基建领域研究应用“xod ppp epc”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培育本市优秀勘察设计骨干企业及施工骨干企业,探索以设计为主导的epc模式,通过设计优化与统筹管理,实现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的合力交叉,缩短建设周期。(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0.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用能。抢抓安徽作为国家土地审批授权试点省之一的政策机遇,对接落实好试点工作方案,争取省内先行先试机遇,确保全市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得到充分保障。争取宝武集团在我市布局的七大产业基地等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用能指标在全省总盘子中得到统筹支持。(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2020519

网站地图